《老人恐怖分子》讀後心得:推薦給焦慮但難以釋放壓力的你

一、為何讀《老人恐怖分子》:憤怒之前,是對大環境的焦慮與無力

《老人恐怖分子》講述一位中年離婚、四處漂泊的記者,意外被捲入由 70 到 90 歲老人組織的恐怖攻擊。
我會拿起這本書,是因為自己正處在尋找「怒氣」的時期。

對於未來的一無所知,大的環境一直在沸騰改變,近期國際情勢的變化,無來由的焦慮時不時襲來。

我發現比起恐懼,我更害怕焦慮,恐懼有明確的對象,焦慮卻沒有——當我找不到敵人,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攻擊自己。這種無力感,累積到無法忍受。白天感到無力,整個人就像枯萎了一樣,壓力逐漸累積到晚上,又因無法紓解而遲遲無法入眠,迎來的是無數個失眠的夜晚。

壓抑最終轉成了憤怒,一種急需出口的憤怒。

延伸閱讀:《流浪者之歌》如何在排山倒海的壓力和焦慮下,朝著目標前進?

二、老人vs年輕人:年輕世代的壓力從何而來?

小說將「恐怖分子」與「老人」兩個概念撞在一起,使得這本書聽起來很憤怒,卻也讓我好奇:老人要多生氣,才會走到恐怖攻擊?

小說也觸及了我在現實中觀察到的現象:「老人比年輕人更有朝氣。」作者把這個反差推到極致——有資源的日本老人極欲推翻社會,利用對未來絕望、沒有生存意志的年輕人,組成奇怪又合理的組合,透過恐攻對社會砸出一個出口。

而在閱讀時,作者描繪恐攻的場景:火光、尖叫、警鈴、人潮衝撞與逃竄,這些非日常的衝擊,既恐怖又令人目不轉睛,而身為記者的主角,強硬壓下自己生理上的恐懼,試圖多補捉現場的線索。我們隨著主角前進,各種奇怪背景的老人浮現,芥子毒氣、滿洲國、割草機等,作案方式、動機與情緒一點一點被揭開,壓力與不安層層堆疊。

混亂
Photo from unsplash by Johanna Buguet

或許是因為之前看了新海誠的災難三部曲,我對「災難背後,問題如何呈現」特別有感。小說中的某些場景,例如主角回到雜亂的租屋處、到超商胡亂買食物、關上眼卻揮之不去的畫面,感覺像是作者蹲在我房間旁記錄我的生活,疲憊卻無法入眠,情緒過載到只剩下空白,想睡但睡不著的樣子。

三、這本書的魅力點:混亂與吸引力並存的調查之旅

我喜歡那種讀一本書時,被它的世界整個吸進去的感覺,《老人恐怖分子》正是如此。村上龍在日常生活中,硬生生撕開一個縫,把你帶進另一個非日常的時空。

在這個時空裡,有一個有點失敗、有時又衝動冒險的記者,意外被捲入一場恐怖攻擊。他半推半就地一路往前走,每踏出一步,恐懼就更深一分。因為眼前這群老人,看起來不但健康爽朗,還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。他們分散在日本各地,鼓吹那些對生命沒有追求、對未來沒有期望的年輕人,去製造恐怖攻擊、炸掉社會。

身為年輕人的我,對此感到憤怒——不只是對於恐攻本身,也對於迷惘、缺乏引導的年輕時代感到憤怒。而這些老人對日本社會的失望,甚至強烈到願意踩著年輕人的屍體去推動改革,讓我又氣又想看下去:你憑什麼踐踏他們的生命?又憑什麼波及那些無辜的人?

老人恐怖分子失去真實感

故事裡的調查過程很有意思,像是去找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旁敲側擊:有臥病在床、隨手一揮就能丟出鉅款的老人;有日菲混血、出手闊綽的小孩;還有只要看一眼公司財務,就能解出所有秘密的天才。這些零散的人物和線索,被巨大的恐怖事件像漩渦一樣捲到一起,混亂卻一步步逼近真相。

四、《老人恐怖分子》推薦給渴望釋放怒氣的你

推薦給對「老人」充滿好奇、想探究恐怖攻擊背後社會原因,或正處在人生失意、渴望重建節奏的人。有時候,睡不著是因為情緒被壓得太深。跟著這本小說,讓難以言說的情緒浮現,跟著主角一起走入腐爛,再發洩憤怒,當你能打哈欠入眠時,這本書就可以放下了。

老人恐怖分子

書名:老人恐怖分子

作者:村上龍

出版社:大田

譯者:張智淵

其他好書推薦:

《黑馬思維》找不到工作熱情所在,該怎麼辦?

《故事裡的心理學》什麼是成熟?打壓幼稚的自己反而無法長大

《他與她:從榮格觀點探索內在旅程》抵達夢想的最後一步是放下

《世界盡頭的咖啡館》讀後心得:現在努力做的事,真的是為了自己嗎?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