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工作效率焦慮困住的我,如何「順其自然」學會慢下來?

一心想進步,卻困在「效率焦慮」的漩渦

最近上班之後,一直很要求自己「效率」兩個字,總想用最短時間完成最多的事,鞭策自己追上大家的腳步。

但必須得面對的是,就是沒那麼快。

上班好累

我看得到每一個階段目標做到好的樣子,卻發現自己必須一步一步走,沒辦法跳關,否則根本到不了目的地。但大腦很急,急著想要一次抵達終點,急著想要把每一件事一次做到位。

可能是上一份工作,沒有人帶我,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出來,所以沒有階段目標,更沒有所謂的終點,這個過程很有趣,一切都像是在拓荒,但缺點就是:

沒有人知道你抵達哪裡,甚至也沒有人在乎。

下班了,身體休息了,但大腦停不下來

現在一切相反,中間的路標設立得清清楚楚,反而心開始愈來愈急躁,看得到但做不到的感覺,很挫敗。「我感覺我可以更快、做得更好」這個想法害慘了自己。

對自己的高標準,與在職場中習以為常的高效率作法,讓我連在下班時間,都無法煞車。我這週的感覺就像是不斷催油門,但忘了如何踩煞車。

所以我排滿休息時間,Google日曆按照小時排到晚上睡覺前,跑步、家教、Coursera、看書,做公車的時候耳機裡也塞滿國際新聞、data analysis 的 Podcast 節目。

工作追求快速進步,工作外的生活,希望能吸收更多更廣的知識,一切像是失速的列車,停不下來。

一句「順其自然」,讓我瞬間頓悟

一直到週六與非洲志工營的Mentor們線上討論教案時,當各方提出各種建議,但因為才上過第一堂課,沒有人知道當地青年的實際學習狀況,而難以對教案達成共識時,有一位女生說了句「Let’s go with flow!」(我們就順其自然吧!)

「Go with the flow」不是偷懶,而是一種智慧。

我心中第一個念頭是「你在供殺小!」明明有那麼多解決方案,結果你的總結是到時候再看看?為什麼都不做好足夠的準備,明明知道可能的問題在哪裡,為什麼部多做一點⋯⋯。以上就是我一瞬間腦袋裡出現的所有煩躁念頭。

然後下一秒,又突然意識到這件事情的荒謬,我太以「工作」的視角在看待這件事情,但上次主持非洲志工課程的經驗,其實很大地點醒了我「Go with flow」的重要性。

其實,事情沒有那麼嚴重,其實只要一個笑容就可以帶過,其實後面還有一個團隊會互相支援,其實我並不是只有一個人。

效率思維下的副作用:內耗、憤怒、沒耐性

我很容易在自己想要有「效率」的時候遷怒他人,覺得其他人為何要擋我的路,要阻礙我的速度XD,這一切會在我的心裡發生。

雖然不會表現出來,但這些小劇場在我心裡翻騰,讓我整個人變得超級累。下班之後,我的耐性瞬間崩解。像是社交能量被掏空一樣。

那天,我弟回家跟我講話,我卻開始對他不耐煩,我自己也嚇到,怎麼突然那麼生氣?這不是我平常的樣子。

我才驚覺,啊!一定是有哪裡出問題了。

於是我下班後,開始去跑步,但這次特地不戴耳機、不聽音樂,只是單純地讓五官休息。

跑步放鬆

當我在跟非洲青年Mentor開會,我知道自己操之過急,而且也要不斷提醒自己,這是一個大家自願來參加的活動,大家是來幫忙的,沒有領薪水,所以對於任何人真的就是要懷抱感謝的心看待。

多做是他的好意,不做也並不代表這個人不好、懶惰,純粹就是誰有能力、有時間做,誰就下來做,沒有好壞之分。

順其自然,不是放棄躺平,而是更能相信自己與他人

這是上班後的第四週,居然已經一個月了,感覺蜜月期漸漸淡去,工作也愈來愈忙碌。一直在調適自己想要快速進步的心態,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,陪伴自己長大,放輕鬆。

把主管、非洲青年團隊人們告訴我的「你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」,時時放在心上。

延伸閱讀:

《黑馬思維》找不到工作熱情所在,該怎麼辦?

瑪麗・官(Mary Quant)發明迷你裙,是一場對高級時尚的反叛

2025河內美食吃過激推!在地司機、當地友人的NO.1餐廳分享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