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與嬸嬸聊天,聊到我的恐懼,我也常常在想「為何這次備考 GRE 會比之前考台大來得焦慮?」
「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了」想起爸爸說的這句話,我很害怕,也很擔心。
然而,當我開口問嬸嬸:「如果我已經用盡全力,還是考得很爛該怎麼辦?我會不會就是一個很爛的人?不然為什麼考不好?」話還沒說完,一股情緒就湧了上來,不自覺地開始流淚。

延伸閱讀:《老人恐怖分子》讀後心得:推薦給焦慮但難以釋放壓力的你
在死亡面前,讀書算什麼?
整個七八月,從每天陪阿公在加護病房,過著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生活,到他身體狀況慢慢穩定,轉到亞呼吸病房,再轉到呼吸照護病房。
這段在雲林的日子很單純,畢竟再怎麼說,阿公的生命和我的考試相比,熟重熟輕,不需要比較就知道。每天去看阿公的路上,陽光很明媚,稻米無憂無慮地隨風搖擺,我看開了,認知到不論分數如何都可以的,不論考上哪間學校都可以的。

然而,一回到台北,看著身邊的同事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道上前進,看著補習班一個又一個高分心得,GRE 考試的重量又悄然無息地壓了上來。
雲林和台北是兩條相反的時間軸,狠狠地割裂著我的生活,我像是活在平行時空,平日被 GRE 的焦慮淹沒,週末回到雲林看阿公,焦慮又會在生命的龐大面前顯得極度渺小。
我開始偶爾心悸,偶爾頭痛,當我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時,我感到害怕,但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壓力太大,也許不是呢?也許只是當天吃的咖哩太辣?
我努力調適自己,開始早上去健身,下午去咖啡廳好好念書,但我好像還是不太知道,何時該停止,何時該前進。到今晚和嬸嬸聊天,我才發現,我的生活像是失去重心的宇宙,我不知道該有什麼樣的反應和情緒,生命之大,讀書之小,穿梭在其中,我漸漸又遺失了自己,無法聽到內心的聲音。

我只會準備考試,卻不會準備心態
我能客觀地安排好讀書進度,但卻無法像個機器人好好執行完畢,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糟糕,居然一天之內不能連續專注 8 小時,這樣要怎麼如期消化完該唸的進度呢?每天睜開眼,都是負債的開始,昨天沒讀完的進度在時間表上壓成密密麻麻的線。
每當我那不成器的身體又開始想要逃走,我都要使盡全力告訴自己,再一下就好,再撐一下就好,再一小時。於是,我逼迫我已經疲勞的大腦,把僅存的一滴專注擠出來,每次,我都覺得我像是手上端著煮開沸水的鍋子,手紅了還不夠,在手還沒廢掉之前,再撐一下,一下就好。
自己寫出來,都覺得自己很病態。
這幾天我開始練習分配精力,不要分配時間,我開始學習如何使用「我自己」而不是只會逼迫她。我發現到咖啡廳讀書我會特別專注,也發現只要在讀 GRE 前先給自己一些時間翻翻閒書,我就能獲得足夠的動力投入GRE,而且不會感到要撐下去的疲憊感。

《流浪者之歌》教會我抵達目標的心法
今天下午挑了一間是咖啡廳也是圖書館的空間,在書櫃前看呀看,沒有看到合眼緣的書,正在想,慘了,今天要怎麼進入狀況,還是隨便挑一本之前看過的書算了。
結果這時赫曼・赫塞的名字出現,立即往上一看,書名是《流浪者之歌》。是一本我放在待看清單已久,但始終沒有機緣翻看的書。

跟著悉達塔一起經歷修行路上的種種繞路、種種難關,我看到一章節,裡面的文字令我印象深刻,我隱約地感受到,字裡行間的訊息是我所需要的
「如果你把一顆石子丟進水裡,石子會以最快的速度沉到水裡。當悉達塔立定目標,下定決心的時候也是如此。」
「悉達塔什麼都沒有做,他只是等待,他思考,他齋戒,然而他穿越世間諸事就有如石子穿水,什麼都不用做,不必去碰它;石子受到牽引,它讓自己落下,它的目標牽引它,因為它不讓任何阻礙進到它的心裡。」
雖然我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樣不焦慮,但每當焦慮的時候,我會想起那顆自然落下的石子,那顆讓目標牽引著它,不讓阻礙進入心中。
長出新的自我,不僅要打掉舊我,還要能撐過「沒有自我」的荒蕪時期
原先 9 月就要考試,跟老師討論後,我自己覺得我還沒辦法上戰場,我還在寫基礎試題,只寫過一回模擬考,單字還是有看不懂的,我覺得我沒有準備好。
然而,老師卻告訴我,他覺得我可以延期,因為「中間確實比較沒有心理準備」,我當時看到這段話,我其實第一反應是譴責自己的,心理準備這種東西,不是自己要解決的嗎?比起準備考試,這應該要更容易吧,怎麼最後會是在這個地方有所缺失呢?
我弟說了一句話,直接把我打醒:「如果心理這麼好準備,那那些修行人花那麼多時間修心,是在修什麼?」
我所有源源不絕的擔憂、害怕、焦慮,就是讓石子無法自然落下的阻礙,我的目標也隨著備考時間愈長,開始扭曲。甚至有一天讀書讀到一半,看著電腦,我突然不知道我為何要出國唸書?我為何要準備考試?我到底在幹嗎?
這就是這幾個月的心情寫照,我努力地平衡生活,在雲林時,總覺得我已經能把舊的自己給卸掉了,可以不再執著於成績,但在新的我長出來之前,得先經過一段荒蕪的日子,這段日子很可怕,就像是沒有拐杖可以攙扶,我還是免不了想要偷回以前的自己,用「逼迫自己的痛苦」來掩蓋焦慮,麻痹害怕未來可能會「後悔」的自己。

這段時間就是來來回回,一下覺得自己真棒,一下又覺得焦慮到快死掉,這可能就是長出新的自己的開始吧。
剛剛才在跟嬸嬸說,我以為我很了解自己,但現在我真的不知道我想要什麼?我真的可以累了就休息嗎?這樣不會太任性嗎?
我想我現在就在「荒蕪的日子」吧,當所有規範都被打掉,沒有誰說的可以或不可以,我得要好好聆聽自己的聲音,重新認識自己,長出新的自己。
《流浪者之歌》推薦原因、譯本推薦
翻看《流浪者之歌》的時候,我拍下了幾個段落,總覺得字裡行間有觸動到自己,但概念上還是有些模糊,是一本需要買回來多翻幾次的書。
《流浪者之歌》有好幾個譯本,由於原文是德文,且文中涉及詩歌、佛法、哲學,我覺得在翻譯上要顧及流暢度和精準語意,不是一件簡單的事。目前參考了一些版本,我還是比較喜歡德文直譯版,目前市面上有兩個版本,一個是由遠流出版、柯晏邾譯者翻譯的,也就是我照片中的這版,也因為我已經看了幾張結了,預計會這個版本,加上書封是所有版本中最喜歡的,從咖啡廳離開後就直接下單了。
但我也有翻看方舟文化出版,由楊武能譯者翻譯的這版《流浪者之歌》,也是德文直譯,我自己讀下來也覺得很好理解,但可能因為譯者是中國學者,我覺得用字遣詞上,的確對我來說比較不熟悉,例如會用「倘若」這類詞,像是大學讀中國文學的感覺(笑)。
兩版都不錯!大家可以上博客來試閱,或是到書店走走翻翻,看自己比較喜歡哪種文字風格~


更多好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