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當代寂寞考》:關於長大與幸福,多啦A夢寫給大雄的一封信

多啦A夢回到 22 世紀之後,寫了一封信給大雄。這時的 22 世紀,人類為了搶奪資源,已經亂成了一團。

看到多啦A夢信裡的話,感到十分震撼:「本來很排斥到大雄身邊,因為你成績不好又愛哭,碰到什麼事情就退縮,比起我身邊的科學家,你的確很愚鈍。但到了大雄身邊,才知道人類也可以有『不成功』的選擇。」

多啦A夢所說的「不成功」指的是別人口中的幸福、社會框架下的「樣板成功」,想要追求「樣板成功」的背後,只是一顆追求「幸福」的心。

多啦A夢
圖片來源:多啦A夢中文網

在追求「幸福」的路上,我們弄丟了「快樂」

學校、社會一直以來,都在教導我們追求「幸福」,但他們不知道,人比較能獲得的是「快樂」。

馬欣在書中寫到,當「幸福」變成一種慾望的點數蒐集,我們開始囤積各式物品,想要的、不想要的、用得到的、用不到的,都放在身邊,抓得緊緊的,心裡卻空空的。

可怕的是,週末睜開眼睛,昨晚的香氛機還開著,廚房裡有著新買的咖啡機,衣櫥打開滿是各式衣裳。

但身體起不來,因為起床了,也不知道要做什麼。愈來愈害怕工作外的時間,害怕面對一個人的時刻。只能躺在床上滑手機,刷著一個又一個的社交媒體。

躺在床上滑手機
Photo From Pexel by MART PRODUCTION

然後慢慢發現,隨著年紀變化,社會給予了不同的「幸福模板」:三十歲要有多少存款才夠、事業要有多成功,如果還想唸書大概是瘋了吧。到了四十歲,怎麼還沒有結婚,打算生幾個小孩?想辭職追求夢想,還是別拿錢亂撒了吧。

「沒有人可以定義他人的幸福」

你知道嗎?多啦A夢最後想念的,是與大雄在一起的平凡時光,那些與家人、朋友一同走過的日常,反而是最快樂的。

雖然往往擁有這些快樂的當下,我們總是忽略、或是難以好好享受,因為腦袋裡,還在追求著「幸福」。

與朋友吃飯時,依舊難以忽略他身上背著的名牌包、上個月去歐洲的旅行,縱使當下很快樂,回到家後,那些得不到的「幸福」依舊會像惡魔般在耳邊低語。

「做不到別人口中的『幸福』,就請追隨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吧,好好看一本書、好好聽一首歌、欣賞夜間樹影婆娑的風景。」不要讓「幸福樣板的比賽」毀了你的心情、左右你的人生。

「失敗不只是成功之母,它有時是告訴你,其實還有別的路可以走,人生不是只有多數人追捧的那個價值。」

不要再被「幸福」綁架,去做會讓你快樂的事情吧!

做讓你快樂的事

《流浪者之歌》如何在排山倒海的壓力和焦慮下,朝著目標前進?

不論現在幾歲,我們都還在長大

看到才五歲的妹妹,跟我說著「我小時候喜歡吃牛奶糖,現在不喜歡了。」我總是忍不住微笑。直到看了馬欣的文字,才意識到「長大」這件事,無關乎我們長得多大了。

很少大人是『心智成長』後才長大的,大多都是用滑壘或迫降的方式『長大』

很多時候,我們也會發現,求助大人時,只會得到「把書讀好,問題就會解決了。」大學畢業後,才發現,問題從未消失。

大概到大三大四,逐漸認清了一個可怕的事實,高中時大人們說的「現在拼三年,以後爽三十年。」並不是真的。大學還在認真拚的我們,逐漸不知道,大人們口中「幸福」的模樣,會不會只是他們自己年輕時的夢想,成年後的遺憾?

就這樣我們也用滑壘、迫降的方式漸漸長大。這也才發現,爸媽也在努力地學習,如何與孩子相處?如何安慰自己心中自卑的孩子?如何與孩子一起長大?

最近,看到媽媽努力地去打破自己的生活圈,去接觸各種不同的方式,看繪本、做瑜伽等等,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,也回過頭去擁抱了小時候不自信的自己。

看著她「長大」,自己也不知不覺被激勵,也許,父母不只是回答孩子正確答案的機器,更是一起「長大」分享所見所聞的朋友、夥伴。

這才發現,「長大」這件事,與年齡無關。不論現在幾歲,我們都在學習著、思考著,哪一條路才是好的?怎麼樣對自己才是最好?我們都在認識自己的路上,而最「快樂」的事情,就是一路上都有人相伴!

《當代寂寞考》推薦原因:

我很喜歡這本《當代寂寞考》,除了主題吸引人之外,書中是一篇篇的散文,每篇都是一部影視作品,很適合睡前閱讀或是旅行時帶著走,讀起來不會有負擔,且每一小篇都能給你一點不同的觀點與思考,適合想要悠閒的時光,想要與自己有些對話,不想要一頭栽進故事中的讀者。

當然,我是馬欣老師的狂粉,描述觀點的精闢文字,每次翻閱都看得很爽,有種腦袋裡混雜的感覺被好好地說出來的爽快感,推薦給大家!

當代寂寞考

書名:當代寂寞考

作者:馬欣

出版社:木馬文化

寫於 2022 年 4 月 17 日

其他好書推薦:

《世界盡頭的咖啡館》讀後心得:現在努力做的事,真的是為了自己嗎?

《老人恐怖分子》讀後心得:推薦給焦慮但難以釋放壓力的你

《黑馬思維》找不到工作熱情所在,該怎麼辦?

返回頂端